欢迎您访问OKX欧意交易所精工轴承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公司主营OKX欧意交易所机械、OKX欧意交易所设备、OKX欧意交易所模具等产品!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欧意新闻资讯

欧意动态

襄阳汽车产业的起步与勃兴OKX Exchange - OKX Derivatives Exchange

作者:小编2024-09-01 15:32:24

  OKX Exchange - OKX Derivatives Exchange(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襄阳汽车产业的起步与勃兴OKX Exchange - OKX Derivatives Exchange

  20世纪80年代初,东风汽车公司(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实施由十堰—襄阳—武汉的“三级跳”发展战略,在襄阳北部油坊岗建设生产基地,揭开了襄阳汽车产业发展的序幕。30多年来,襄阳市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使襄阳汽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零部件到整车、从传统动力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单一的汽车制造向汽车产业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跻身全国知名汽车城市行列,在荆楚大地演绎了一幅幅汽车产业发展的宏伟画卷。

  二汽襄阳基地建设始于1983年8月开工的二汽铸造三厂项目。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阳基地正式奠基。整个“七五”时期,二汽累计在襄阳基地完成投资5.6亿元,分别建成了铸造三厂一期工程、柴油发动机厂、第二动力厂(热电站、煤气站、电信站、污水处理站和水厂等)、汽车试验厂一期工程以及专用铁路运输线、基建材料站、设备仓库、消防等配套设施。其中,柴油发动机厂是引进美国康明斯公司B系列柴油发动机产品和技术而建设的专业生产厂,具有年产6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可满足轻、中、重型载货车的动力需要。二汽襄阳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成为全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

  这一时期,为配合二汽战略东移的发展部署,迅速促进地方汽车工业的崛起,襄阳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了“依托二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抉择,要求全市抓住二汽襄阳基地建设的机遇,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工业模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市委、市政府与二汽高层的积极协调与沟通下,1986年8月14日,襄阳市拖拉机厂、襄阳市汽车标准件厂与二汽举行汽车零部件专业化定点生产协议签字仪式。二汽同意将8吨平柴汽车前、后桥带制动器总成等零部件,安排在襄阳市拖拉机厂生产,将部分产品扩散到襄阳市汽车标准件厂生产。1987年4月,国家30万辆轿车配套轴承正式定点在襄阳轴承厂生产。随后,一批原来从事机械加工和农机生产企业陆续成为二汽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厂家。至1990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发展到95家,其中与二汽配套供货的45家,职工近5万人(工程技术人员2800人),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净值4亿元,初步形成了二汽系列产品配套、配件、协作的生产格局。全市汽车工业实现产值6亿多元,占全市机械工业产值的50%以上,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居全省同行业第二位。

  “八五”时期,全市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大项目、资金、技术等各种发展要素的投入,为汽车产业快速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10月,为配合二汽襄阳基地和30万辆轿车项目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襄阳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不断加大对汽车产业开发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力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1992年9月,第二汽车制造厂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这一时期,神龙襄阳机加工厂(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东风轻型车厂、东风公司轻轿开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在襄阳陆续开工建设,夯实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的产业基础。第一辆“富康”和“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在东风襄阳基地下线,标志着襄阳汽车产业开始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伴随着东风襄阳基地的快速发展,服务东风汽车公司、融入东风汽车公司,围绕汽车产业实施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行动在全市迅速展开。一批从国外进口的具有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陆续装备襄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先后研制和完善了汽车灯具、轴承、车桥、油漆、座椅、蓄电池、变速箱、车厢铅板加工等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提升了襄阳汽车零部件产品档次和水平。“三线”军工企业乘势而上,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市场,先后研发生产了汽车门锁、发动机摇臂、起动机、发电机、汽车座椅、汽车座椅调角器、变速箱、气缸盖、机油泵、水泵燃油箱、消声器、制动毂、燃油箱、消声器、轿车系列座靠垫等总成和零部件产品。全国第一条为高档轿车、大货车及高级旅游客车配套的双硬度(或单硬度)聚氨酯座垫、靠垫及头枕全自动生产线基建项目,华光器材厂汽车灯具、灯管玻璃和光纤石英管项目,湖北钢丝厂年产3500吨钢丝帘生产线项目,湖北汽车蓄电池厂从美国引进的免维护蓄电池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1993年,全市汽车工业实现产值36.8亿元,首次超过纺织工业,成为襄阳工业第一支柱产业。1995年,全市生产整车和配套件、协作件的企业达175家,分布于16个行业,其中有48家为东风集团成员厂,职工约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净值10多亿元,各类机械设备3万多台(套),完成汽车工业产值50亿元,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的22%,实现利税6亿多元。汽车零部件产品覆盖整车以及发动机、车身、车架及底盘、变速箱、车桥、制动等六大系列600多个品种。

  1996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抓住东风公司战略东移和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的大好机遇,全力打造百亿元汽车产业,尽快把襄阳建成国内知名的汽车工业大市。这一时期,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襄阳东风重型车桥股份有限公司、风神7200轿车厂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在襄阳相继创立。东风科技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股票先后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神龙公司发动机装配线、神龙公司襄阳工厂变速箱生产线、康明斯发动机C系列总成生产线、东风公司轻型车装配油漆生产线、富康轿车装饰厂全面改造工程、江华机械厂富康轿车摇臂总成生产线、襄阳东风汽车配套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汉丹电器厂、宏伟机械厂、5710厂、力特电机总公司等一批企业被纳入东风1.5吨轻型车252种配件、644种零部件的定点配套生产体系。汉江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列入国家一期“双加”的50万辆份/年轿车座椅角调机构生产线项目,顺利通过航空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风神7200—1轿车、东风“小霸王”经济型轻型卡车、东风6480轻型客车、1.5吨轻型汽车等汽车新品种在襄阳正式投产或下线年,全市汽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5%。其中,东风公司襄阳基地完成70亿元、中央及省属军工企业完成16.5亿元、市属企业完成25.5亿元。

  “十五”时期,襄阳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继续完善,新能源汽车进入探索、研发试验阶段。其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予以高度重视,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支持服务东风、发展汽车产业的三个政策性文件,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基础建设的投入,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2002年9月19日,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全面合资。2003年9月29日,东风日产第一款高档天籁轿车在襄阳下线,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跃上新的台阶。2004年1月16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襄阳成为国家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2005年7月5日,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先后在襄阳创立。东风襄阳汽车试验场续建工程、东风汽车新底盘生产线项目、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业园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竣工或投产。航天42所重点研制的气袋发生器和气袋模拟联合试验达到美国TRW公司标准,成为全国重点研制的汽车三个关键项目之一。因东风而兴,乘东风发展,襄阳已成为东风公司商用车与乘用车兼有、发动机与零部件皆备、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事业基地。

  面对汽车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襄阳人未雨绸缪,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试验工作。一批从事电气、电机、汽车改装、和整车生产的企业、研究机构和科技爱好者相继进入新能源汽车部件研发和整车改装的探索领域。东风旅行车启动了整车改装试验(铅酸电池)与整车底盘设计研发;襄阳特种电机公司研发试验交流变频驱动电机,开发电机与变速箱一体化的驱动系统。青山能源研究所利用自制电机和外采动力电池改装纯电动乘用车,研发磷酸铁钒锂电池和永磁直流驱动电机。2005年,东风旅行车公司着手对产品研发进行可行性验证,襄阳特种电机公司与武汉理工汽车学院共同就驱动系统进行产品试验和技术论证,青山改装车则进行路况实验,新能源汽车研发路径日趋清晰。五年间,襄阳共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十多件,少数企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与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逐步进入国家和省扶持项目,襄阳新能源汽车的探索研发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5年,全市汽车工业实现产值31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6%;实现出口3 91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27.3%。全市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加工的企业发展到214家,规模以上企业95家,资产总额260多亿元。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20家,过10亿元3家,过50亿元1家。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23亿元,成为襄阳第一家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整车产量达16万辆,发动机产量达到22.5万台。“十五”期末,全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三分之一左右来自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河山;汽车板块税收成为全市第一大税源;汽车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市在岗职工人数近三分之一,汽车产业已成为拉动襄阳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建成项目达200多个。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物流保税中心项目、汽车检测线项目,神龙公司襄阳机加工发动机基地项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F91A(高端轻卡)项目、A08(高端轻客)项目,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中置客车及客车底盘项目,东风德纳车桥公司研发中心及总部办公大楼建设项目,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特种车项目,湖北佳通公司万吨钢帘线工程项目,湖北回天胶业公司汽车工业园项目,锦绣东风汽配城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及配套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投产。

  在企业资源整合方面,东风旅行车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纯电动客车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在整车设计、驱动控制技术、辅助动力系统、电池应用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17项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东风天翼成为当时国内唯一采用一体化设计的纯电动客车,实现了纯电动动力系统与高档公交客车的集成匹配。2009年10月10日,首批15辆商品化纯电动客车在东风旅行车公司下线辆投入河北唐山市公交运营,5辆投入襄阳公交运营),标志着襄阳新能源汽车进入整车时代。2010年7月16日,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动车展上,东风股份携旗下纯电动客车“东风天翼”、“帅客MPV”、“奥丁SUV”、微型客车、环卫车等7款新能源产品集体亮相,宣布国内首款批量生产并投入示范运营的东风天翼纯电动物流车首发上市,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了实现驱动系统的产业化,襄阳特种电机公司并入襄阳轴承实业公司,成立了宇清科技集团公司,着手建立试验平台并加大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建设专业化生产线月,湖北京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注册成立,开发生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通过企业资源整合,襄阳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国家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公告;宇清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驱动系统通过专家评审并申报专利,成为上海世博会新能源汽车配套的指定企业;湖北京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山能源研究所分别完成在国家指定检测机构的动力电池的检测,达到标准要求;以海博思创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襄阳。襄阳成为湖北新能源汽车的代表。

  在技术资源整合方面,组建了襄阳新能源汽车技术委员会,选聘了30多位市内外企业、院校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外籍华人专家1名),围绕产品开展工程应用类研发活动,建立应用型技术平台。初步形成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技术团队,基本明确了技术路线。通过团队研发活动与工艺改造,产品性能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研发成果受到国家重视,东风新能源汽车、襄阳宇清科技公司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分别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退出、商用车市场下滑,汽车行业总体增速减缓的形势,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襄阳“十二五”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为重点,以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机制为抓手,以加强高新技术和工业园区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汽车产业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襄阳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力、自主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市场拓展力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建设新型工业化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把襄阳市建设成为中国新兴汽车城和新能源汽车之都。

  在这一战略规划的引领下,东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东风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神龙产业园、日产工业园、新能源汽车工业园、车桥产业园、襄阳特种车产业园、襄轴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相关工作开始启动。其中东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含东风股份、神龙、东风零部件集团、东风德纳车桥)、英菲尼迪产业园(日产)拉开建设序幕,入驻项目34个。神龙汽车公司新发动机项目、东风车架项目、特种车生产阵地一期项目、6万辆轻卡阵地项目、纳智捷汽车生活馆项目、风神20万辆扩能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开工或竣工投产。2012年5月28日,英菲尼迪轿车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标志着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向高端产业链跨出关键一步。2013年,光彩国际汽车商贸城顺利建成,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在襄阳成功举办,围绕汽车产业配套的物流、贸易、文化、信息等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这一时期,市委、市政府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大培植力度,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部件进入产业化建设时期。东风新能源商用车阵地首期工程项目竣工投产,形成年产2000辆整车、5000辆底盘的生产能力;国家动力电池质量监督和检验中心项目、湖北京远公司和骆驼特种电源公司等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宇清传动公司的驱动系统模块和电控模块生产线项目、湖北追日新能源科技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创电动汽车光伏智能充电机系统产业化项目、德普电气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测试及管理设备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随着中兴通讯公司无线充电技术落户襄阳,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

  市场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东风天翼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在唐山和襄阳成功示范运行;东风股份的新能源客车底盘产品供应成都客车、珠海银隆、南京金龙、五洲龙等8家整车厂;襄阳南车的新能源电机系统和整车电气系统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长沙等地得到广泛使用;宇清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世博会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提供200多台套的动力系统,其产品在国内的6个示范城市应用;湖北新能源科技有限京远公司、骆驼特种电源公司的动力电池通过国家强检,装配东风天翼和东风扬子江客车,实现了商品化。

  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开局良好。首期投入运营的30辆纯电动公交车,已累计安全运营100多万公里,载客150万人次,充电100多万度。2013年9月,襄阳成功入围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累计完成619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任务,其中纯电动汽车车型涵盖公交客车、环卫车和乘用车等523辆。先后购置177辆新能源公交车(其中纯电动公交车87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90辆)在10条公交线万人次。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区投入使用电动车充电站3座,总充电量达到320万度,新能源汽车运营实时监控系统也开始筹建。拥有车辆维护保养、车辆清洗、票据结算、智调监控系统、充电灯技术设施等功能,可容纳150辆新能源公交车停放的新能源公交车综合停保场在高新区建成。《襄阳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和运营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通过专家评审,第三届中澳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会议在襄阳召开。

  经过十几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两纵三横三平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部分标准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检测平台)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获得了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三张“国牌”。全市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及院所30多家,拥有近200项专利和实用技术。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值24.1亿元,同比增长54.5%。

  至2013年,全市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512.6亿元,其中东风板块完成产值540亿元,占35.7%,地方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产值 972.6亿元,占64.3%。规模以上企业318家,其中亿元以上202家,10—50亿元15家,50—100亿元3家,100亿元以上的3家。整车产量达25.18万辆,发动机产量达74万台。主要产品有东风日产中高端乘用车(天籁、楼兰)、东风轻卡、东风旅行车和专用车(特种车)等整车系列,发动机总成(东风康明斯柴油发动机,东风标志、雪铁龙发动机)、车身(含驾驶室)总成、车桥(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总成、变速器总成、车架总成、电气和仪表系统总成,轴承、座椅、灯具、蓄电池、调角器、车门锁、发电机、起动机、摩擦材料、油品化工等产品总成系列。新能源汽车形成以商用车为主体,以物流、环卫、公交、通勤、出租、公务等相配套的产品格局。